《秩序的沦陷》为著名汉学家卜正民教授近著,关注的是抗战初期的社会与人。作者选取江南五城(嘉定、镇江、南京、上海、崇明)为例,描述了日军残暴占领城市、试图重建基层机构的过程,并分析地方头面人物与日伪政府的关系交织。“这里有通敌,有抵抗,但两者之外的其他行为要多得多。”借助对这种模糊行为的分析,作者考察了战争时期城市秩序的维持,以及生活其间的个人的心态、处境与选择,以求揭示一个复杂的战时社会。
本书是著名文化耆宿周有光先生最完整、最详细、最权威的口述回忆。这部百年口述从家庭身世谈起,通过作者亲身经历的大量情节故事,细述中国百年历史的变故。内容覆盖家庭、教育、国家、社会、战争、经济、文化、爱情、晚年生活等重要内容。其中涉及中国历史上有影响力的人物近200个,不仅是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传奇曲折命运的缩影,更是打开了个人命运与中国波澜起伏的百年近现代史深深交织在一起的独特的时间隧道,让更多人由此洞见历史变革的真相和脉络。本书保持了周老口述时自然流畅的语言风格,通篇充满智慧、乐观、幽默的格调,是一部极为珍贵的传记读本。
《大逃港》1950年代至80年代,有将近100万名内地居民,由深圳越境逃往香港。这被研究者认为是冷战时期历时最长、人数最多的群体性逃亡事件,史称“大逃港”。深圳宝安的一个农民说过这样一句话:“‘改革开放’这4个字,你们是用笔写的,我们,是用血写的!”陈秉安的长篇报告文学《大逃港》即记录了深圳30年百万人越境香港的那段历史。
本站基于Calibre构建,感谢开源界的力量。所有资源搜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
Github | Docker | Project
《秩序的沦陷》为著名汉学家卜正民教授近著,关注的是抗战初期的社会与人。作者选取江南五城(嘉定、镇江、南京、上海、崇明)为例,描述了日军残暴占领城市、试图重建基层机构的过程,并分析地方头面人物与日伪政府的关系交织。“这里有通敌,有抵抗,但两者之外的其他行为要多得多。”借助对这种模糊行为的分析,作者考察了战争时期城市秩序的维持,以及生活其间的个人的心态、处境与选择,以求揭示一个复杂的战时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