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军事"标签的书籍

阴影中的军队:黑水公司和他的平民勇士

请暂且放下对“黑水公司”的种种印象,本书将通过真实的内幕揭露,以全新视角审视9•11后反恐战争中的孰是孰非。 颇具争议的黑水公司是当今时代最具神秘色彩的公司。它始建于1997年,其创始人是前海豹突击队员埃里克•普林斯,公司不仅雇佣特种部队退役老兵,对具有军事战斗技能的平民也敞开大门。随着黑水公司的日益强大,政府对其越来越依赖,黑水公司雇员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共完成近10万项任务。对布什、奥巴马政府来说,黑水公司是其执政不可或缺的助手。 这听起来像是一个经典的成功创业的故事,但与其辉煌成就并存的还有灰色黯淡的另一个事实:黑水公司已经被全世界妖魔化了。在那些失实的新闻报道和文学描写中,黑水公司的雇员被描述成唯利是图的雇佣兵、残酷好战的暴徒,甚至更糟。 由于黑水公司与美国国防部、美国国务院、中情局曾签署保密协议,即使公司的对手恶意传播不利于公司的负面信息,普林斯也必须保持缄默。但时至今日,随着黑水不复存在,他终于可以客观地向公众展示真实的黑水以及它的兴衰起落。 在《阴影中的军队》一书中,普林斯详细介绍了黑水公司。他在书中阐述了创建公司的初衷只是想为军方和执法机构建立一个精英培训中心,谈到了公司在9•11之后的经营范围发生怎样的转变,也谈到了他本人尊重美军,但却质疑军方高层的领导力。同时,他还对早在黑水公司出现之前,军方与高效率的私营军事任务承包商之间的合作情况予以了披露。 总而言之,普林斯在书中对有关黑水公司的不实传说予以了回击,对他当年被迫禁声,无法出面澄清的事件传言给予了正面纠正,为那些反恐战争中的无名英雄挽回了声誉。 本书文字质朴,内容真实,叙述客观,情节感人。作者敢于直面真相,直面事实,即使是个人生活中的痛苦经历也未加雕琢,原样呈现,坦诚地将一个真实的黑水公之于众。 黑水公司参与的重要历史事件 1 保护美国总统驻伊拉克特使保罗•布雷默; 2 为北约针对南联盟的军事行动提供训练; 3 为中情局联系阿富汗反对派“北方联盟”领导人提供军事情报; 4 为美军“捕食者”无人机轰炸基地组织首领提供帮助; 5 在布什总统掷鞋事件中担任保安; 6 因国防部的阻挠,错过了利比亚大使和巴基斯坦著名反对派领袖贝•布托夫人的保护行动,二人相继被害; 7 费卢杰事件中,四名黑水公司雇员在伊拉克被害,第一次被媒体关注; 8 尼苏尔广场枪击案,保护美国国际开发署驻伊拉克行动官; 9 成功救出被伊拉克反政府军围困的记者; 10 在被卡特里娜飓风袭击的新奥尔良市维持秩序,在加利福尼亚州大火中救灾。

最后一役

● 千万级全球超级畅销书,震撼36国读者心灵的史诗巨作;
● 真实!让历经鲜血和死亡的灵魂,告诉你什么才是真正的战争;
● 欧美媒体公认“非虚构文学的创作典范”“战争纪实的巅峰之作”;
● 二战三大战役全景展现细节还原,它将个人和世界都放在了命运运转不息的刀锋上!
“二战史诗三部曲”包括《最长的一天:1944诺曼底登陆》《遥远的桥:1944市场花园行动》《最后一役:1945柏林战役》,是著名历史作家、战地记者科尼利厄斯·瑞恩在亲历二战后历时近30年创作完成的史诗级巨著,通过二战期间的三场决定性战役,生动再现了那些决定世界命运的伟大历史时刻。本书为第三卷《最后一役:1945柏林战役》。
这曾经是一段我们无法回顾的历史。
1945年4月16日,星期一,凌晨4点整。在德国首都东边不到38英里的地方,涨水的奥得河上方的夜空突然燃起了红色的火焰,让人目瞪口呆的炮兵掩护炮火立即发射出来,苏联人对希特勒第三帝国发动的最后进攻开始了。柏林,即将成为一座被炮火、妒火和欲火彻底焚毁的城市……
柏林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上的一场终极恶战。这场战役,也是“二战”中最关键、最血腥的时刻之一,给柏林这座历史名城带来了毁灭性破坏。它不仅导致了纳粹这头利维坦式巨兽的垮台,也影响了未来几十年中国际政治局势的走向。
为了还原第三帝国崩溃的历史,科尼利厄斯·瑞恩采访了2000多人,既有艾森豪威尔、蒙哥马利等英美将领,科涅夫、崔可夫等苏联元帅,也有戈特哈德·海因里齐等德国将军,当然还有众多平民和士兵。他搜集、研究了大量资料,并在冷战高峰期深入莫斯科,查阅苏联未解密档案……最终,写出了这部“无一字无出处”的经典著作。
在《最后一役》中,一方面是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另一方面却是柏林平民尤其是女性所经受的梦魇般的厄运。与他的另外两本书一样,瑞恩深入到军事和政治层面的内核,探讨了生存这个更为直接的问题。正如作者所说,在这段黑暗岁月里,“吃饭比爱更重要,躲藏比战斗更有尊严,忍受比赢得胜利在军事上更正确”。对战争以及战争深渊中个体生存与命运的深刻书写,使得这本书成为“论述战争的最为不朽的著作之一”。
《最后一役》讲述的是平民和士兵的故事,是战争深渊中人的故事,是在残酷世界中人性黑暗和光辉的故事。这些故事值得我们世世代代铭记。
-----------------------------------------------------------------------------------------------------------
编辑推荐:
◎这不是军事史,而是人的故事。著名历史作家、战地记者瑞恩不仅是战争的亲历者,也是战争的研究者。二战后,他历时30年寻访幸存者,在大量的口述材料、文件档案的基础上, 运用独创的“新闻与历史写作”手法,真实再现了20世纪最大规模全球冲突中的三场经典战役。全书读来,没有宏大的概念,没有抽象的脸谱,只有鲜活的人物和细节。打开这本书,你能看到隆美尔焦灼的神情,能闻到战场上浓浓硝烟味,能感受得到战斗中士兵的恐惧……太特么真实了。原来,这才是战争!
◎塑造历史格局意识的绝顶好书。我们为什么要读历史、读战争?最根本的就是为了重新回到那些转动历史的伟大时刻,看历史中的人们如何抉择。作者瑞恩以类似于小说的精彩笔法将你带回历史现场,还原巴顿、蒙哥马利、艾森豪威尔、崔可夫、隆美尔、海因里齐等20世纪最优秀政治军事将领在抉择时刻的人格选择。读过这本书,这些人的思维方式,将内化在我们的生命之中。妙哉,这就是对历史的洞悉吧。
◎将战争深深嵌入你的生命经验之中的伟大著作。战争不是赤裸裸的死亡游戏,不是简单的武力征服,而是惊心动魄的严酷搏斗。战争是悲剧,欣赏悲剧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二战史诗三部曲”书写在残酷世界中人的生存状态,登陆诺曼底的士兵、投放到德军阵地的空降兵、城市废墟中的柏林市民……他们面对的未知、绝望和焦虑,他们经历的坚持、战斗和等待,都将嵌入到你的精神世界里,从此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
◎关于命运及其转折点的战争史诗。“二战史诗三部曲”每本书都有一个主题(《最长的一天》是“勇气”,《遥远的桥》是“失败”,《最后一役》是“生存”),但关注的都是人的命运,确切地说,这是人如何改变命运的故事。在远离战争的和平年代,它让千万读者在阅读中获得精神的鼓舞,陪伴他们度过生命中低沉黯淡的时光,迎来人生的转机;在欧美,它被父亲当作“成人礼图书”(grown-up book)送给年轻读者,希望其中的阳刚之美给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成长的心灵带去坚强。
◎这是撼动世界的二战三大战役,这也是最适合改编成好莱坞超级大片的史诗巨著。事实上,三部曲其中就有两部被好莱坞改编成电影:根据《最长的一天》拍摄的同名电影荣获多项奥斯卡奖;而根据《遥远的桥》拍摄的同名电影则成为1977年的全球票房冠军,并囊括第31届英国电影学院奖的多个奖项。
◎全球历经50年畅销不衰,以近30种语言出版,销售累计超过2000万册,可谓经过时间检验的权威经典著作。因此,有中国读者评论:不读“二战史诗三部曲”,就等于不了解二战!
◎CNN、《时代》《生活》《卫报》《观察家》《纽约时报》等近100家全球媒体一致赞誉推荐,名列各大权威媒体评选的“最佳非虚构战争图书”和“最佳非虚构二战著作”榜单前10名。
◎中文版经科尼利厄斯·瑞恩版权继承人独家授权,由中信出版集团新思文化倾力打造,使得这套断版多年的经典著作以全新面貌震撼上市。
-----------------------------------------------------------------------------------------------------------
媒体及专家评论:
《最后一役》是一项罕见的成就……世世代代的人都将会获益无穷。
——詹姆斯·A·米切纳(James A. Michener,美国著名作家、普利策奖获得者)
科尼利厄斯·瑞恩的《最后一役》写得真是太好了。
——《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
一部超级畅销巨著,讲述了终结欧洲战场战事的柏林战役。
——《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
科尼利厄斯·瑞恩掌握了大量资料,而且知道如何将其运用得恰到好处。他进一步提升了在上一本畅销书《最长的一天》中所使用的写作技巧,讲述了纳粹德国在1945年4月的最后三周的经历……瑞恩的这本书中,有美国指挥官在看到集中营后难以置信的惊诧,有希特勒藏身之地最后时刻发生的故事,还有无数进攻的士兵和柏林平民的遭遇。这是一部无与伦比的史诗巨著。
——《科克斯书评》(Kirkus Reviews)
历史上没有几场战役能比二战结束前的柏林会战更凶残、绝望、勇敢和骇人,也没有人能比瑞恩把这个故事讲得更好。书的每一页上都熠熠生辉地写满了反抗与勇气,以及冒着个人生命危险帮助他人的壮举。
——亚马逊普通读者
在更为理性的今天,整个人类都应该反省。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在付出了昂贵的代价而给后人留下的珍贵遗产,而瑞恩的这部经典历史、不朽著作,使这份遗产从一个角度得以永远保留了下来。
——王义国(《遥远的桥》《最后一役》译者)

天谴行动:以色列针对“慕尼黑惨案”的复仇

Vengeance: The True Story of an Israeli Counter-Terrorist Team
以色列摩萨德特工亲自讲述的真实经历,挑战西方文明的20世纪大案纪实
《纽约时报》畅销榜年榜第2位,《卫报》《Kirkus书评》等权威媒体郑重推荐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导演、第78届奥斯卡热门影片《慕尼黑》原著作品
文明世界的良心对野蛮世界的恐怖展开了秘密的复仇
——————————
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在提倡相互理解、友谊长久、团结一致的国际性体育盛会上,在世界各国热情观众的注视下,11名无辜的以色列奥运代表队成员被巴勒斯坦恐怖组织“黑色九月”残忍杀害。这一轰动全球的悲剧性事件史称——“慕尼黑惨案”。
惨案发生后,以色列举国上下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和愤怒之中。暗地里,时任以色列女总理果尔达·梅厄下定决心,一定要让制造惨案的恐怖组织“黑色九月”付出代价。为此,以色列情报机关“摩萨德”提供了一份罗列出11名恐怖分子头目的暗杀名单。就这样,一次历时多年、花费巨大、足迹遍布欧洲的秘密复仇行动在无声中开始,最后又在无声中结束。后来,当媒体逐一披露出这些秘密暗杀事件时,为方便报道,将其统称为——天谴行动。
5个普通以色列人被“摩萨德”选中,组建行动小组,肩负起了消灭巴勒斯坦恐怖分子头目的任务,誓要为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时死在恐怖分子手上的11名以色列人报仇。阿夫纳(化名),是当年那个5人行动小组的组长,如今已离开“摩萨德”的他和妻子女儿在美国生活。
本书是作者乔治·乔纳斯根据阿夫纳的亲自口述编写完成,真实记录了复仇行动中鲜为人知的细节。其中一些相关人士的名字均采用化名,以免曝光其身份。
——————————
这本书充满了令人信服的细节。
——《纽约时报》
在恐怖主义和反恐怖主义之间架起的罕见视角……几乎可以让所有读者对情报工作的阴暗面感兴趣。
——《Kirkus书评》
我们所处时代的真实故事。
——《星期日邮报》
引人入胜!
——《卫报》

最后一役

● 千万级全球超级畅销书,震撼36国读者心灵的史诗巨作;
● 真实!让历经鲜血和死亡的灵魂,告诉你什么才是真正的战争;
● 欧美媒体公认“非虚构文学的创作典范”“战争纪实的巅峰之作”;
● 二战三大战役全景展现细节还原,它将个人和世界都放在了命运运转不息的刀锋上!
“二战史诗三部曲”包括《最长的一天:1944诺曼底登陆》《遥远的桥:1944市场花园行动》《最后一役:1945柏林战役》,是著名历史作家、战地记者科尼利厄斯·瑞恩在亲历二战后历时近30年创作完成的史诗级巨著,通过二战期间的三场决定性战役,生动再现了那些决定世界命运的伟大历史时刻。本书为第三卷《最后一役:1945柏林战役》。
这曾经是一段我们无法回顾的历史。
1945年4月16日,星期一,凌晨4点整。在德国首都东边不到38英里的地方,涨水的奥得河上方的夜空突然燃起了红色的火焰,让人目瞪口呆的炮兵掩护炮火立即发射出来,苏联人对希特勒第三帝国发动的最后进攻开始了。柏林,即将成为一座被炮火、妒火和欲火彻底焚毁的城市……
柏林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上的一场终极恶战。这场战役,也是“二战”中最关键、最血腥的时刻之一,给柏林这座历史名城带来了毁灭性破坏。它不仅导致了纳粹这头利维坦式巨兽的垮台,也影响了未来几十年中国际政治局势的走向。
为了还原第三帝国崩溃的历史,科尼利厄斯·瑞恩采访了2000多人,既有艾森豪威尔、蒙哥马利等英美将领,科涅夫、崔可夫等苏联元帅,也有戈特哈德·海因里齐等德国将军,当然还有众多平民和士兵。他搜集、研究了大量资料,并在冷战高峰期深入莫斯科,查阅苏联未解密档案……最终,写出了这部“无一字无出处”的经典著作。
在《最后一役》中,一方面是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另一方面却是柏林平民尤其是女性所经受的梦魇般的厄运。与他的另外两本书一样,瑞恩深入到军事和政治层面的内核,探讨了生存这个更为直接的问题。正如作者所说,在这段黑暗岁月里,“吃饭比爱更重要,躲藏比战斗更有尊严,忍受比赢得胜利在军事上更正确”。对战争以及战争深渊中个体生存与命运的深刻书写,使得这本书成为“论述战争的最为不朽的著作之一”。
《最后一役》讲述的是平民和士兵的故事,是战争深渊中人的故事,是在残酷世界中人性黑暗和光辉的故事。这些故事值得我们世世代代铭记。
-----------------------------------------------------------------------------------------------------------
编辑推荐:
◎这不是军事史,而是人的故事。著名历史作家、战地记者瑞恩不仅是战争的亲历者,也是战争的研究者。二战后,他历时30年寻访幸存者,在大量的口述材料、文件档案的基础上, 运用独创的“新闻与历史写作”手法,真实再现了20世纪最大规模全球冲突中的三场经典战役。全书读来,没有宏大的概念,没有抽象的脸谱,只有鲜活的人物和细节。打开这本书,你能看到隆美尔焦灼的神情,能闻到战场上浓浓硝烟味,能感受得到战斗中士兵的恐惧……太特么真实了。原来,这才是战争!
◎塑造历史格局意识的绝顶好书。我们为什么要读历史、读战争?最根本的就是为了重新回到那些转动历史的伟大时刻,看历史中的人们如何抉择。作者瑞恩以类似于小说的精彩笔法将你带回历史现场,还原巴顿、蒙哥马利、艾森豪威尔、崔可夫、隆美尔、海因里齐等20世纪最优秀政治军事将领在抉择时刻的人格选择。读过这本书,这些人的思维方式,将内化在我们的生命之中。妙哉,这就是对历史的洞悉吧。
◎将战争深深嵌入你的生命经验之中的伟大著作。战争不是赤裸裸的死亡游戏,不是简单的武力征服,而是惊心动魄的严酷搏斗。战争是悲剧,欣赏悲剧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二战史诗三部曲”书写在残酷世界中人的生存状态,登陆诺曼底的士兵、投放到德军阵地的空降兵、城市废墟中的柏林市民……他们面对的未知、绝望和焦虑,他们经历的坚持、战斗和等待,都将嵌入到你的精神世界里,从此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
◎关于命运及其转折点的战争史诗。“二战史诗三部曲”每本书都有一个主题(《最长的一天》是“勇气”,《遥远的桥》是“失败”,《最后一役》是“生存”),但关注的都是人的命运,确切地说,这是人如何改变命运的故事。在远离战争的和平年代,它让千万读者在阅读中获得精神的鼓舞,陪伴他们度过生命中低沉黯淡的时光,迎来人生的转机;在欧美,它被父亲当作“成人礼图书”(grown-up book)送给年轻读者,希望其中的阳刚之美给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成长的心灵带去坚强。
◎这是撼动世界的二战三大战役,这也是最适合改编成好莱坞超级大片的史诗巨著。事实上,三部曲其中就有两部被好莱坞改编成电影:根据《最长的一天》拍摄的同名电影荣获多项奥斯卡奖;而根据《遥远的桥》拍摄的同名电影则成为1977年的全球票房冠军,并囊括第31届英国电影学院奖的多个奖项。
◎全球历经50年畅销不衰,以近30种语言出版,销售累计超过2000万册,可谓经过时间检验的权威经典著作。因此,有中国读者评论:不读“二战史诗三部曲”,就等于不了解二战!
◎CNN、《时代》《生活》《卫报》《观察家》《纽约时报》等近100家全球媒体一致赞誉推荐,名列各大权威媒体评选的“最佳非虚构战争图书”和“最佳非虚构二战著作”榜单前10名。
◎中文版经科尼利厄斯·瑞恩版权继承人独家授权,由中信出版集团新思文化倾力打造,使得这套断版多年的经典著作以全新面貌震撼上市。
-----------------------------------------------------------------------------------------------------------
媒体及专家评论:
《最后一役》是一项罕见的成就……世世代代的人都将会获益无穷。
——詹姆斯·A·米切纳(James A. Michener,美国著名作家、普利策奖获得者)
科尼利厄斯·瑞恩的《最后一役》写得真是太好了。
——《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
一部超级畅销巨著,讲述了终结欧洲战场战事的柏林战役。
——《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
科尼利厄斯·瑞恩掌握了大量资料,而且知道如何将其运用得恰到好处。他进一步提升了在上一本畅销书《最长的一天》中所使用的写作技巧,讲述了纳粹德国在1945年4月的最后三周的经历……瑞恩的这本书中,有美国指挥官在看到集中营后难以置信的惊诧,有希特勒藏身之地最后时刻发生的故事,还有无数进攻的士兵和柏林平民的遭遇。这是一部无与伦比的史诗巨著。
——《科克斯书评》(Kirkus Reviews)
历史上没有几场战役能比二战结束前的柏林会战更凶残、绝望、勇敢和骇人,也没有人能比瑞恩把这个故事讲得更好。书的每一页上都熠熠生辉地写满了反抗与勇气,以及冒着个人生命危险帮助他人的壮举。
——亚马逊普通读者
在更为理性的今天,整个人类都应该反省。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在付出了昂贵的代价而给后人留下的珍贵遗产,而瑞恩的这部经典历史、不朽著作,使这份遗产从一个角度得以永远保留了下来。
——王义国(《遥远的桥》《最后一役》译者)

最长的一天

● 千万级全球超级畅销书,震撼36国读者心灵的史诗巨作;
● 真实!让历经鲜血和死亡的灵魂,告诉你什么才是真正的战争;
● 欧美媒体公认“非虚构文学的创作典范”“战争纪实的巅峰之作”;
● 二战三大战役全景展现细节还原,它将个人和世界都放在了命运运转不息的刀锋上!
“二战史诗三部曲”包括《最长的一天:1944诺曼底登陆》《遥远的桥:1944市场花园行动》《最后一役:1945柏林战役》,是著名历史作家、战地记者科尼利厄斯·瑞恩在亲历二战后历时近30年创作完成的史诗级巨著,通过二战期间的三场决定性战役,生动再现了那些决定世界命运的伟大 历史时刻。本书为第一卷《最长的一天:1944诺曼底登陆》。
这是决定世界命运的24小时。
1944年6月6日(D日),来自12个国家的15.6万名士兵、1.1万架飞机、7千艘海军舰艇,横渡英吉利海峡,登陆法国诺曼底,等待他们的是希特勒用拒马、地雷、碉堡、火炮阵地精心打造的“大西洋壁垒”。无论对盟军还是对纳粹德国,这都是“最长的一天”:残酷、血腥而艰难,战斗惨烈程度前所未有……
诺曼底登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海上登陆作战,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关键转折点:盟军从西线反攻欧洲大陆,使得战争的战略态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最长的一天》正是 “关于诺曼底登陆不可超越的叙事史”。作者科尼利厄斯·瑞恩励精图治,用10年时间寻找D日幸存者,进行了3000多场访问后,终于写成了这部旷世巨著。它真实记录了诺曼底登陆的策划内幕和激战过程,描述了血腥海水和钢铁火焰构成的战争奇观,写下了双方普通士兵作为个人所遭遇的史诗般的命运,所经历的痛苦、迷狂和兄弟情谊……
这是一部关于命运和以勇气改变命运的战争史诗。在这里,你能看到弱小个人面对黑暗和未知时的恐惧、慌张,能体会到命运的残忍、无常;而置身其间的人们,又如何鼓起勇气去坚持、去战斗,最终迎来属于自己的胜利和荣耀。它将战争深深嵌入你的生命经验之中,陪伴了千万读者度过生命中最为低沉和黯淡的时光。
即便是公开了大量的政府解密档案和相关人物回忆录的今天,这本书依然是关于诺曼底战役的最经典畅销的著作。因为,它讲述的不是军事史,而是人的故事。
-----------------------------------------------------------------------------------------------------------
编辑推荐:
◎这不是军事史,而是人的故事。著名历史作家、战地记者瑞恩不仅是战争的亲历者,也是战争的研究者。二战后,他历时30年寻访幸存者,在大量的口述材料、文件档案的基础上, 运用独创的“新闻与历史写作”手法,真实再现了20世纪最大规模全球冲突中的三场经典战役。全书读来,没有宏大的概念,没有抽象的脸谱,只有鲜活的人物和细节。打开这本书,你能看到隆美尔焦灼的神情,能闻到战场上浓浓硝烟味,能感受得到战斗中士兵的恐惧……太特么真实了。原来,这才是战争!
◎塑造历史格局意识的绝顶好书。我们为什么要读历史、读战争?最根本的就是为了重新回到那些转动历史的伟大时刻,看历史中的人们如何抉择。作者瑞恩以类似于小说的精彩笔法将你带回历史现场,还原巴顿、蒙哥马利、艾森豪威尔、崔可夫、隆美尔、海因里齐等20世纪最优秀政治军事将领在抉择时刻的人格选择。读过这本书,这些人的思维方式,将内化在我们的生命之中。妙哉,这就是对历史的洞悉吧。
◎将战争深深嵌入你的生命经验之中的伟大著作。战争不是赤裸裸的死亡游戏,不是简单的武力征服,而是惊心动魄的严酷搏斗。战争是悲剧,欣赏悲剧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二战史诗三部曲”书写在残酷世界中人的生存状态,登陆诺曼底的士兵、投放到德军阵地的空降兵、城市废墟中的柏林市民……他们面对的未知、绝望和焦虑,他们经历的坚持、战斗和等待,都将嵌入到你的精神世界里,从此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
◎关于命运及其转折点的战争史诗。“二战史诗三部曲”每本书都有一个主题(《最长的一天》是“勇气”,《遥远的桥》是“失败”,《最后一役》是“生存”),但关注的都是人的命运,确切地说,这是人如何改变命运的故事。在远离战争的和平年代,它让千万读者在阅读中获得精神的鼓舞,陪伴他们度过生命中低沉黯淡的时光,迎来人生的转机;在欧美,它被父亲当作“成人礼图书”(grown-up book)送给年轻读者,希望其中的阳刚之美给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成长的心灵带去坚强。
◎这是撼动世界的二战三大战役,这也是最适合改编成好莱坞超级大片的史诗巨著。事实上,三部曲其中就有两部被好莱坞改编成电影:根据《最长的一天》拍摄的同名电影荣获多项奥斯卡奖;而根据《遥远的桥》拍摄的同名电影则成为1977年的全球票房冠军,并囊括第31届英国电影学院奖的多个奖项。
◎全球历经50年畅销不衰,以近30种语言出版,销售累计超过2000万册,可谓经过时间检验的权威经典著作。因此,有中国读者评论:不读“二战史诗三部曲”,就等于不了解二战!
◎CNN、《时代》《生活》《卫报》《观察家》《纽约时报》等近100家全球媒体一致赞誉推荐,名列各大权威媒体评选的“最佳非虚构战争图书”和“最佳非虚构二战著作”榜单前10名。
◎中文版经科尼利厄斯·瑞恩版权继承人独家授权,由中信出版集团新思文化倾力打造,使得这套断版多年的经典著作以全新面貌震撼上市。
-----------------------------------------------------------------------------------------------------------
媒体及专家评论:
我敢肯定在五十年之后,诺曼底登陆的历史将极为倚重这本书。
——约翰·托兰(John Toland,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著有《第三帝国兴亡史》)
无论你读没读过有关诺曼底登陆的内容,无论你是否参与过这场战争,你都会像我一样,被这本讲述这段光荣与悲剧历史的书深深震撼。
——詹姆斯·加文中将(Lt. Gen. James Gavin,D日亲历者、时任美军第82空降师师长)
作者穷十年之功,完成了这部20多万字极其真实的作品。每一个细节都经过证实,每一页都让人訇然心动。
——《时代》周刊(Time)
战争不是赤裸裸的死亡游戏,更不是简单的武力征服,而是严酷的惊心动魄的搏斗,个人、世界就处在命运的紧要关头。其实,它是一部关于命运及其转折点的作品,一本不仅仅是军事爱好者必须读的书。
——《生活》杂志(Life)
风格十分接近小说的战争史诗,至今依然是一部引人入胜的杰作。
——《今日美国报》(USA TODAY)
这部曲折动人的大师级作品,既是对那些死难者的生动纪念,也是一段扣人心弦、悬念丛生的惊险故事。
——《芝加哥星期日论坛报》(Chicago Sunday Tribune)
真实!令人恐惧地展现出了战争的真正模样。诺曼底登陆是英国和美国历史上最伟大也是最无法避免的作战行动,而瑞恩的这本书则完全配得上它的主题。
——《观察家报》(Observer)
《最长的一天》是一项伟大的成就,备受评论和市场的宠爱。出版之后的几年内,这本书便被翻译成18种语言,销售达千万,更被好莱坞改编成电影,荣获多项奥斯卡奖项。而且,它曾经引发过(新闻业)的革命。
——《哥伦比亚新闻评论》(The Columbia Journalism Review)
瑞恩为完成这部1959年出版的作品,从美国 、英国和德国的战争资料、将领日记以及对参与了作战的无数士兵和平民的访问中,收集了大量信息。本书即是对这一历史事件的可靠记录,也是对经历过D日作战的人们的生动刻画。作为二战研究的最好资源之一,这本书对于任何学术和公共图书馆都是至关重要的。
——《图书馆杂志》(Library Journal)

从战争中走来:两代军人的对话

目 录
序言1
第一章 皖东北1
1历史在这里凝固1
2元始天尊的弟子们6
3战场上的游僧17
4殊途同归29
5草莽江湖37
6龙争虎斗50
7不以成败论英雄60
第二章 八千里路云和月73
1苏北战场73
2战争叫女人走开80
3我是他的“克星”89
4我愿意为他做出牺牲94
5有所为,也有所不为106
第三章 第一代海军军人116
1诞生在小村落中的中国海军116
2两个跛子121
3带回来一架手风琴129
4陈船厉炮135
5首长和战友139
6老死杭州143
第四章 最后的战争152
1迷雾中的一江山岛152
2华东军区的心腹之患155
3一波三折的作战方案160
4战略的契机164
5目标,一江山170
6天空和海洋177
7见微而知著184
8“D”日187
9谋事在人,成事在天191
10战争奏鸣曲196
11让历史做结论199
第五章 最高统帅部207
1彭老总207
2和平年代的总参谋部214
3一把板斧223
4庐山云雾230
第六章 大漠黄沙242
1鱼和熊掌,可否兼得242
2周恩来和中央专委249
3青山处处埋忠骨259
4死亡之海268
第七章 桃花源277
1严重的问题在于教育农民277
2理想的缩影284
3平民教育287
4毛泽东思想的信徒291
第八章 大彻大悟298
1走出桃花源299
2暗箱操作308
3覆巢之下,岂有完卵314
4“文革”专案319
5让思想冲破牢笼329
6理性的思考335
7自由345
第九章 艰难的航天之路350
1召回350
2七机部230厂358
3达摩克利斯剑367
4在政治残局中371
5卢晨征的回忆374
6四块石头379
7困兽犹斗384
8生死由命391
第十章 强国之梦400
1老马识途400
2浩瀚的南太平洋407
3惹不起的人420
4水头如箭破夔门432
5在改革的大潮中443
6国防发展战略的对话454
7老革命面前的新问题462
第十一章 最后一个“士”471
1回归之路471
2末日到了478

Github | Docker | Pro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