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31年9月18日“国耻日”到1945年8月15日“终战日”,中日“一衣带血”的历史缝隙里还深埋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细节?张正隆历时20年,走访大半个中国,寻找在那个残酷的年代存活下来的抗联老战士,征引借鉴建国以来有关抗联组织的几乎全部史料,还原中国东北14年的抗战史。作品全文100万字,分上下两卷出版,各50余万字。其中包括朝鲜领导人金日成在中国东北的抗战经历,东北抗联移师苏联、最终回归祖国的时代背景,控诉了日军在东北所做的残忍程度不亚于南京大屠杀的“杀大沟”“万人坑”等滔天罪行。东北抗日队伍反抗之志沸腾至极,雪冷血热,彪炳青史!
现代史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的一个难点,一是离我们太近,没有距离感的历史研究总是有许多复杂的情感埋藏其中,很难做到客观。二是资料的匮乏,很多当时的文献都封在档案馆里,一般人无法发掘。三是太过于敏感,一不留神就会踩到地雷。 杨奎松教授则是一位能抛开历史是非、以材料说话,又能发掘到未解密档案,行走在雷区的学术人,在中国,能这样做,并且能够做到的,并不多。在本书“前言”中,他这样写道:“历史已经发生了,成败是非已成过去。即使牵扯到祖辈、文化,或是党派、国家、民族感情,弄清真相,实事求是,尊重已经发生的历史事实,理应是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如果戴着有色眼镜,无论看过去,还是看现在,其实都没有办法弄清历史事实。换言之,如果我们能够暂时抛开历史中的恩怨是非,我们要发现历史真实并非没有可能。”这或许也是他研究历史的原则。 本书不是一部“大书”,没有一大串的目录,只有一篇篇并不算短的文章,文章所讨论的问题也没有连续性,皆不相同。如第一编“读史”中的《历史的湮没与改写》,讲的是关于1946年中共武装在安平镇袭击美国海军陆战队事件的始末,该事件在中国现代史或中共党史上很少提及;《政治独立的前提》则是有关共产国际对中共进行财政援助的历史考察;《苏联大规模援助中共红军的一次尝试》是揭秘长征之后的中共红军为“打通国际路线”、获取苏联援助而做的一次努力的经过。 不同的人对历史事实会有不同的解读,这些解读受到很多东西的影响,例如个人情感、所掌握的资料、解读材料的角度,等等。然而历史真相只有一个,这就需要不同的观点相互碰撞,不断商榷,最终“抛开历史中的恩怨是非”,发现历史真实。第二编“讨论”便是杨奎松教授在历史研究中不断与人碰撞、商榷的讨论性文章。如与邓野的关于中条山战役中共“出兵”之争的商榷——《中条山战役“出兵”之争》;与刘统的关于解放战争中东北野战军武器来源的探讨——《战后初期中共现代军事装备何处来》。 本书的第三编比较特别,所收录的三篇文章并非是针对历史事实而写,它们实际上是一篇篇书评,是对书籍作者的历史观和写作方式的评价和批评。正如所言,杨教授是一个行走在雷区、敢踩雷的学术人,对于历史和历史学,杨教授一向秉持着公允客观、求真见疑的态度,所以其才会在《民族革命史观的解读尝试》一文中,对金冲及先生作品《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中的一些“避重就轻”的写法和观点提出质疑,也才会对畅销一时、影响甚深的《苦难辉煌》一书做出正误之举并提出最尖锐的批评。 克罗齐曾言:“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总是为现实需要而不断变幻着自己都模样。然而当现实以这种虚假的历史为镜子,借着它反映出来的经验和教训往前走的时候,也许前面就是悬崖深渊。 “每一个生活在今天的人都有资格来讨论什么是我们过去的经验和教训,但无论谁来讨论这样的话题,都应该实事求是地先把历史真实弄清楚。……舍此即无所谓总结历史经验或教训。”作者的这一段话,或是是对书名的最好注释。
《邓小平改变中国:1978中国命运大转折》是关于邓小平在1978年重要历史关头力挽狂澜、改变中国命运的全景记录。“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到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并未立即走上发展的轨道,而是深受“两个凡是”为代表的极左路线的干扰,这两年时间是中国当代最惊心动魄的历史时期,发生了很多鲜为人知、荡气回肠的历史故事。在这样一个艰难曲折的历史转折过程中,邓小平作为一代杰出政治家,充分发挥了他的大智大勇,以巨大的政治和理论勇气,摆脱长期“左”的错误束缚,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进程,挽救了中国,凸显了邓小平作为一代杰出政治家的大智大勇。深具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不仅仅是一次会议,围绕着它,前前后后发生了众多历史事件,叶永烈通过深入细致的采访、收集资料、查阅文献,披沙拣金、去伪存真撰写了这部历史巨著,真实记录了从“文革”结束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一历史转折时期发生在中华大地上的一系列重大事件,描述了参与其中的诸多重要人物,展示了思想解放的艰难历程。《邓小平改变中国:1978中国命运大转折》从粉碎“四人帮”落笔,详尽记叙了邓小平重新出来工作,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批判“两个凡是”,与极左路线的斗争,中央工作会议和三中全会的召开等历史事件。《邓小平改变中国:1978中国命运大转折》具有极高的可读性,是一部深具珍贵历史价值的巨作。 在这本最新修订的《邓小平改变中国:1978中国命运大转折》中,作者新增了大量材料,吸收了2008年至今党史研究的最新成果,更加真实完整地记录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政治交锋的台前幕后,值得阅读和收藏。
本站基于Calibre构建,感谢开源界的力量。所有资源搜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
Github | Docker | Project
从1931年9月18日“国耻日”到1945年8月15日“终战日”,中日“一衣带血”的历史缝隙里还深埋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细节?
张正隆历时20年,走访大半个中国,寻找在那个残酷的年代存活下来的抗联老战士,征引借鉴建国以来有关抗联组织的几乎全部史料,还原中国东北14年的抗战史。
作品全文100万字,分上下两卷出版,各50余万字。其中包括朝鲜领导人金日成在中国东北的抗战经历,东北抗联移师苏联、最终回归祖国的时代背景,控诉了日军在东北所做的残忍程度不亚于南京大屠杀的“杀大沟”“万人坑”等滔天罪行。东北抗日队伍反抗之志沸腾至极,雪冷血热,彪炳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