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传世间的《向日葵》和《星夜》是怎么诞生的?真的是他亲手结束了热烈的一生吗?依托梵高博物馆档案和学术研究,取材自数千封书信和海量文献,《梵高传》收录了近200幅代表画作及照片,珍贵图片首次发表;20余位梵高研究专家参与幕后创作,评注超28000条,打印稿逾5000页;首创特别软件解析10万张数码卡片,数字技术引领传记写作和艺术史研究,更加真实可靠;开设持续更新的全面支持网站,深度整合参考文献、文本注释、画作和照片。 这是一幅关于梵高的巨细靡遗、令人心碎的肖像画。两位作者以精致的细节、畅达的文字为我们描绘出梵高充满英雄主义的传奇一生。与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的倾力合作下,以往从未触碰过的素材浮出水面,让我们更加接近这位伟大而又神秘的艺术家:早年渴望在世界立足;与弟弟提奥激烈的情感拉扯;来到普罗旺斯后,绘出西方艺术中备受珍爱的画作……梵高的内心世界也展现出异样的光芒:爱情生活的迷乱与癫狂;轮番上阵的抑郁症与心理病痛;三十七岁死亡时的重重疑云……
天正十五(1587)年,德川家康将治城搬到骏府,夫人朝日姬因母病被接回大坂。经数年征讨,丰臣秀吉遍服众大名,同十七年,发兵征德川家康儿女亲家小田原北条氏,故意令家康为先锋。次年,灭北条氏。此后,秀吉处心积虑,将家康迁出多年经营的三河,改封荒芜之地关八州。家康隐忍不发,入江户,积力量,生天下意。 天下初定,关白秀吉附庸风雅,崇奢靡之风,大力推崇茶道。其所宠爱的著名茶道师千利休进谏,秀吉大怒,千利休被迫切腹。此后凶事连连。同十九年初,秀吉弟秀长病逝;夏,子鹤松丸夭折,秀吉悲痛欲绝;秋,备战征朝;冬,让关白之位于养子秀次,自称太阁。同二十年三月,发兵三十万,渡海征朝,是为文禄之役。文禄二年(1593)夏,征朝将士陷入苦战,此时秀吉母丧,太阁一时四面楚歌……
《德川家康》洋洋五百五十万言,将日本战国中后期织田信长、武田信玄、德川家康、丰臣秀吉等群雄并起的历史苍劲地铺展开来。在这样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德川家康最终脱颖而出,结束战国烽烟,开启三百年太平盛世。作品展现了德川家康作为乱世终结者和盛世开创者丰满、曲折、传奇的一生,书中每一行每一页都充满着智慧与杀伐、谋略与权术、天道与玄机!它不仅成为商战兵法、政略宝典、兵家必备,更是不朽的励志传奇。 本书历时十八年始得完成,图书出版后,一时洛阳纸贵,掀起极大反响,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要求日本内阁成员必读《德川家康》;经营之神、日本松下电器创建人松下幸之助要求松下员工必读《德川家康》;美国前驻日大使赖世和说:“要了解日本、超越日本,必须先了解德川家康。”著名史学家、作家柏杨先生则认为:“中国有两部书的影响力可以和《德川家康》相比,一是《资治通鉴》,一是《三国演义》。”
天正三年(1575)春夏,武田胜赖率大军大举围攻长筱城。退守长筱的九八郎拼死抵抗,长筱之战开始。德川家康求救于织田信长。信长率精锐援助家康,与武田军战于长筱之设乐原。联军以火枪队为主力,几以横扫千军之势,使武田五路大军首尾不得相顾,倾刻间,武田大败,宿将几损失殆尽,武田氏一撅不振。信长地位巩固,为“天下人”;家康则进入三年雌伏。天正七年,信长筑安土城,封右大臣,闻家康长子信康及其母诸丑事,大怒。家康杀妻灭子。天正八年春,德川主动进攻武田。九年,拔高天神城。十年,全线攻之,灭武田氏。日本本州岛东、北部平定。 天正十年春夏,信长迎家康于安土,大贺。信长令大将明智光秀为接待使,多责之辱之。光秀且惧且怒,心生反意。是年六月二日,光秀突然发动兵变,将仅带贴身侍卫的织田信长团团围于本能寺,尽杀之,以“天下人”自居。正用兵于中国地区的羽柴秀吉立即与毛利氏议和,回师京城,经山崎一战,诛明智光秀。德川家康潜回三河,极力向东扩张,尽得甲信诸地。
此书从德川家康出生前夕写起,交代日本战国风云,浓笔淡抹,或轻或重,写家康成人,统兵,成军,崛起三河,统领关东,最终统一日本,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国家
庆长二十年,大坂夏役开战,东西军激战于道明寺、若江等地,西军诸将力竭,相继战亡,大坂一败涂地。已逾七十的德川家康虽有心挽救丰臣秀赖母子性命,然关东众人心怀宿怨,瞒天过海,致使秀赖母子于城破后自尽,秀赖子国松丸被处死,丰臣氏终走向末路。 秀赖既去,德川家康痛定思痛,反省自身,竭力安排身后诸事。为防野心勃勃的伊达政宗生变,忍痛圈禁六子忠辉;颁武家法度十三条及公卿法令,为天下立规矩……元和二年(1616)正月,德川家康狩猎途中患病,因年老体弱不治,一代雄主终于四月寿终正寝,享年七十有五。
丰臣秀赖进京未果,德川家康不仅不加责怪,反而令六子忠辉往大坂探病。但淀夫人仍无动于衷,反而生起疑心。德川家康重用英吉利人三浦按针,激起旧教国葡萄牙与西班牙传教士的不满与恐慌。但家康内心对新旧教并无区别对待,对其明争暗斗浑无知觉,一方面重用林道春等儒家学人,治理国内礼仪风气,一方面愈热衷于海外发展,逐渐取得成果。 不料值此天下太平、百废俱兴之际,大久保长安竟生起狼子野心,私藏黄金,制联名状,想让主子忠辉与将军秀忠平分天下,但尚未及起事,长安突然病亡。长安身亡后,联名状事发,德川家重臣大久保家受连累败落。 德川家康进京,丰臣秀赖上洛相会。祖孙携手言欢。但双方重臣心怀宿怨,出言相讥,致使丰臣家重臣怀恨在心,生起反意,而因联名状上又有丰臣秀赖之名,天下形势再陷危机……
《微言大义:晚清民国留言簿》以语录为纲,运用《世说新语》式的笔记体,记述晚清、民国一百余年间遗闻轶事、趣谈佳话、掌故趣语。全书共三十九章,八百余则语录,以小见大、采野补正,以生动的语言引领读者走入尘封的历史,感悟沧桑、体味人生。
本书记录了上世纪50年代初至60年代中11位有代表性的、全国一流教授的生存处境:俞平伯、王瑶、傅鹰、周培源、贺麟、马寅初、汤用彤、冯友兰、冯定均任职于北京大学,蔡旭、陈垣两先生则分别任职于北京农业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
本书是著名文化耆宿周有光先生最完整、最详细、最权威的口述回忆。这部百年口述从家庭身世谈起,通过作者亲身经历的大量情节故事,细述中国百年历史的变故。内容覆盖家庭、教育、国家、社会、战争、经济、文化、爱情、晚年生活等重要内容。其中涉及中国历史上有影响力的人物近200个,不仅是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传奇曲折命运的缩影,更是打开了个人命运与中国波澜起伏的百年近现代史深深交织在一起的独特的时间隧道,让更多人由此洞见历史变革的真相和脉络。本书保持了周老口述时自然流畅的语言风格,通篇充满智慧、乐观、幽默的格调,是一部极为珍贵的传记读本。
暂无简介
杨牧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十年之内持续地书写三本以少年时光为叙事反思之聚焦的《奇来前书》,在某种意义上也代表了那一远阶段的结束。之后,杨牧自觉地开始了一件新的写作,前后易六寒暑才完成,即《奇来后书》。《奇来后书》在时序上衔接《奇来前书》之结构,同样隐含文学自传的况味,却是从杨牧十八岁之后写起,告别青少年岁月、故乡花莲的山林与海洋,以成年后的学院时光为追探主题──东海、爱荷华、柏克莱、华盛顿、东华等大学……置身多样的人情和知识环境之间,感受学术、伦理,与宗教等及身的信仰和怀疑。笔法翻复、文类跨界之际,依然紧扣“诗”主题,对诗的执著始终不变,于风雨声势中追求爱与美之恒久。封面绘图(杨牧胞弟作)奇莱山,台湾中央山脉中段的山峦,在杨牧故乡花莲境内,台湾十峻之一。台湾版《奇莱后书》来到大陆,杨牧易名《奇来后书》。
“了解梦二的人或许会从小说中读出梦二的自我辩护,看到梦二的谎言。但自传中的谎言可以说是谎言中的真话。谎言的阴影中透露着真相,透露着只有本人才能表述的情景。从这一层面上说,《出帆》就是梦二自己,就是梦二身边的人情与爱憎的忠实再现,比任何人撰写的梦二评传都更真实。”提到竹久梦二,就会想到他笔下那些大眼睛软腰肢的“梦二式美人”。《出帆》正是竹久梦二以自己半生经历为素材,道出的他与画中美人的爱情故事。其中既有他的生活的写照,又传达出他对女性、情感与人生的忧郁哀愁。
Anthology containing:
加缪作品精装版:鼠疫 by 阿尔贝·加缪(Albert Camus)加缪作品精装版:局外人 by (法)阿尔贝·加缪加缪作品精装版:第一个人 (加缪作品系列) by (法)阿尔贝·加缪加缪作品精装版:评论文集 (加缪作品系列) by 阿尔贝·加缪(Albert Camus)加缪作品精装版:西西弗神话 (加缪作品系列) by 阿尔贝•加缪 (Albert Camus)加缪作品精装版:流亡与独立王国 (加缪作品系列) by 阿尔贝·加缪(Albert Camus)加缪作品精装版:堕落 by (法)阿尔贝·加缪卡利古拉 by (法)阿尔贝·加缪加缪作品精装版:反抗者 (加缪作品系列) by 阿尔贝·加缪(Albert Camus)加缪作品精装版:反与正·婚礼集·夏 by 阿尔贝·加缪(Albert Camus)加缪作品精装版:正义者 by 阿尔贝·加缪(Albert Camus)
这是托尼·朱特逝世前写的最后一本书,每一篇文字都是他对个人体验的一次回顾,也都最终引向了对历史背景的整理和评述。他写到了童年时代的战后伦敦,回忆自己对伦敦一些公交线路的迷恋,并进而展开了对公共礼仪和战间期城市规划的深思;他也写到1968年的巴黎学生运动,谈及欧洲人观点不一的性别政治,并最终断定自己那一代人“是富有革命精神的一代,但是却错过了革命”;一系列穿越美国的公路旅行带来的则不仅是对美国文化、历史的评述,更是对自身在晚近年代的身份认同的新体会……他记下的各种成长琐事、旅行见闻和学术生涯的体悟汇成意识的溪流,轻松地荡起波纹,接着又流向各种有趣的方向。
她是乱世中的奇女子,她有男子的霸气果决,亦有女子的妩媚柔情,她生于京剧世家,自幼学艺,少年走红,名遍京津,成为有史以来女须生第一人,有京剧“冬皇”之誉;她的绝世唱腔与美貌,她与梅兰芳、杜月笙缠绵悱恻的动人爱情,让她注定为世人所注目。她便是一代传奇女子——孟小冬。纵观她的一生,不仅是那个时代知识女性的一个缩影,更是一部民国风云史,一幅京剧发展路线图。本书翔实描绘了孟小冬的传奇人生,尤其对她的两段感情,进行了梳理和还原,以期为读者呈现一个真实的孟小冬。
第一部由本·拉登家族成员记录的本•拉登成长史。奥萨玛·本·拉登的首任妻子纳伊瓦·本·拉登与儿子奥玛·本·拉登为读者讲述了他们在本•拉登身边的时光。纳伊瓦16岁的时候就嫁给了时年17岁的表兄本·拉登,而奥玛则陪同拉登度过了6年的流亡生涯,他们见证了拉登如何从严谨持家的阿拉伯男子变成丧心病狂的恐怖份子的过程。虽然本·拉登在妻子和儿子面前隐藏了自己政治、军事和宗教生活的大部分内容,但是纳伊瓦和奥玛仍然作为最亲近拉登的人向读者揭示了作为恐怖之王的本·拉登很多不为人知的隐秘:·本·拉登为何会从一个严谨持家的阿拉伯男子变成丧心病狂的恐怖份子?·他如何训练自己的亲生儿子充当人体炸弹?·身为百万富翁,本·拉登为什么不允许家里有任何现代化的用品,甚至不用西药来治疗儿子的哮喘?·在阿富汗荒凉的群山当中,本·拉登是如何建立起庞大的恐怖训练营的?·9·11事件发生的前一周,本·拉登的家庭中发生了什么?·在外人眼中,本·拉登一直是个冷酷的恐怖分子,而家人眼中的本·拉登则容易害羞,对去世多年的父亲念念不忘,甚至还对女人心怀畏惧,到底哪个才是本·拉登的真正面目?
《阎锡山回忆录》主旨是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故特别在大陆整理出版此回忆录之单行本。此系阎锡山所亲述其思想与经历的第一手史料,对了解乃至研究辛亥革命前后剧烈动荡的中国历史,必将有所裨益。本次整理出版之版本,由台湾山西同乡会原馥庭先生等提供,在此谨表谢忱!由于《阎锡山回忆录》所述为百年前的历史,故对版本中重要史事、人物等作了简要注释,以方便读者。
目 录序言1第一章 皖东北11历史在这里凝固12元始天尊的弟子们63战场上的游僧174殊途同归295草莽江湖376龙争虎斗507不以成败论英雄60第二章 八千里路云和月731苏北战场732战争叫女人走开803我是他的“克星”894我愿意为他做出牺牲945有所为,也有所不为106第三章 第一代海军军人1161诞生在小村落中的中国海军1162两个跛子1213带回来一架手风琴1294陈船厉炮1355首长和战友1396老死杭州143第四章 最后的战争1521迷雾中的一江山岛1522华东军区的心腹之患1553一波三折的作战方案1604战略的契机1645目标,一江山1706天空和海洋1777见微而知著1848“D”日1879谋事在人,成事在天19110战争奏鸣曲19611让历史做结论199第五章 最高统帅部2071彭老总2072和平年代的总参谋部2143一把板斧2234庐山云雾230第六章 大漠黄沙2421鱼和熊掌,可否兼得2422周恩来和中央专委2493青山处处埋忠骨2594死亡之海268第七章 桃花源2771严重的问题在于教育农民2772理想的缩影2843平民教育2874毛泽东思想的信徒291第八章 大彻大悟2981走出桃花源2992暗箱操作3083覆巢之下,岂有完卵3144“文革”专案3195让思想冲破牢笼3296理性的思考3357自由345第九章 艰难的航天之路3501召回3502七机部230厂3583达摩克利斯剑3674在政治残局中3715卢晨征的回忆3746四块石头3797困兽犹斗3848生死由命391第十章 强国之梦4001老马识途4002浩瀚的南太平洋4073惹不起的人4204水头如箭破夔门4325在改革的大潮中4436国防发展战略的对话4547老革命面前的新问题462第十一章 最后一个“士”4711回归之路4712末日到了478
《蒋介石与现代中国》内容简介:一九四九年两岸分治,此后蒋介石的历史评价始终摆脱不掉“丢掉中国的人”。其专制性格,加上白色恐怖的印象,也似乎掩盖了他的复杂功过。然而蒋介石是唯一在中国大陆与台湾都曾掌权的政治领袖,终其一生不断参与具世界影响力的政治事件,且其时间长度近代少有人能及。蒋介石的一生牵动着现代中国的挣扎以及世界局势的复杂变换。 哈佛学者、前美国驻华外交官陶涵的这本《蒋介石与现代中国》,通过近几年公开的蒋介石日记以及一系列难得一见的档案,在历史还原到那个风雷激荡的年代,以第三方视角还原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政治家。他一方面敌视中共,却敬佩他们的纪律与效率;他多次受史迪威侮辱、冒犯,但训斥后便不再记恨;他年少时曾经风流,却对宋美龄情有独钟;他思念儿子却谨守家国分际,不愿用条件与斯大林换回蒋经国。他要求属下忠诚至上,却也会行径残暴,运用一些拙劣的外交手腕。《蒋介石与现代中国》是紧扣时代、贴近人物的蒋介石传记。不论你怎么看待蒋介石一生动荡岁月的功过,这本书里他的故事大有可观。 海报:
《邓小平改变中国:1978中国命运大转折》是关于邓小平在1978年重要历史关头力挽狂澜、改变中国命运的全景记录。“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到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并未立即走上发展的轨道,而是深受“两个凡是”为代表的极左路线的干扰,这两年时间是中国当代最惊心动魄的历史时期,发生了很多鲜为人知、荡气回肠的历史故事。在这样一个艰难曲折的历史转折过程中,邓小平作为一代杰出政治家,充分发挥了他的大智大勇,以巨大的政治和理论勇气,摆脱长期“左”的错误束缚,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进程,挽救了中国,凸显了邓小平作为一代杰出政治家的大智大勇。深具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不仅仅是一次会议,围绕着它,前前后后发生了众多历史事件,叶永烈通过深入细致的采访、收集资料、查阅文献,披沙拣金、去伪存真撰写了这部历史巨著,真实记录了从“文革”结束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一历史转折时期发生在中华大地上的一系列重大事件,描述了参与其中的诸多重要人物,展示了思想解放的艰难历程。《邓小平改变中国:1978中国命运大转折》从粉碎“四人帮”落笔,详尽记叙了邓小平重新出来工作,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批判“两个凡是”,与极左路线的斗争,中央工作会议和三中全会的召开等历史事件。《邓小平改变中国:1978中国命运大转折》具有极高的可读性,是一部深具珍贵历史价值的巨作。 在这本最新修订的《邓小平改变中国:1978中国命运大转折》中,作者新增了大量材料,吸收了2008年至今党史研究的最新成果,更加真实完整地记录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政治交锋的台前幕后,值得阅读和收藏。
罗斯托在美国人眼中,既是一位著名的经济史学家,更是引导美国实施对越战争升级政策的幕后推手。他关于"人类社会经济增长阶段"的划分虽然遭到不少经济学家和史学家的抨击,但却赢得了肯尼迪政府的青睐,尤其是他关于第三世界的经济理论,更使他从一名学者一路上升成为能左右美国对外政策的国家安全事务特别助理。 本书将重点介绍、分析罗斯托的第三世界经济理论以及他如何把这一理论贯穿到国家政策的制定中,通过对罗斯托20世纪60年代从政经历的解析,揭示美国知识分子在冷战中所起的作用及产生的影响。
(叙利亚)本·拉登《 本·拉登传:一个恐怖大亨的隐秘人生》
宋氏家族全传
本站基于Calibre构建,感谢开源界的力量。所有资源搜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
Github | Docker | Project
留传世间的《向日葵》和《星夜》是怎么诞生的?真的是他亲手结束了热烈的一生吗?依托梵高博物馆档案和学术研究,取材自数千封书信和海量文献,《梵高传》收录了近200幅代表画作及照片,珍贵图片首次发表;20余位梵高研究专家参与幕后创作,评注超28000条,打印稿逾5000页;首创特别软件解析10万张数码卡片,数字技术引领传记写作和艺术史研究,更加真实可靠;开设持续更新的全面支持网站,深度整合参考文献、文本注释、画作和照片。 这是一幅关于梵高的巨细靡遗、令人心碎的肖像画。两位作者以精致的细节、畅达的文字为我们描绘出梵高充满英雄主义的传奇一生。与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的倾力合作下,以往从未触碰过的素材浮出水面,让我们更加接近这位伟大而又神秘的艺术家:早年渴望在世界立足;与弟弟提奥激烈的情感拉扯;来到普罗旺斯后,绘出西方艺术中备受珍爱的画作……梵高的内心世界也展现出异样的光芒:爱情生活的迷乱与癫狂;轮番上阵的抑郁症与心理病痛;三十七岁死亡时的重重疑云……